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学习材料 >> 正文
副处级干部培训(200412)学习材料:学校党代会报告
时间:2013-11-13    点击量:

凝聚力量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加快发展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山东交通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04年3月27日)

王裕荣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交通学院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中国共产党山东交通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两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在我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凝聚力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建校48年来主要是山东交通学院组建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一段时期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和纪委的领导集体。
一、 建校48年来主要是山东交通学院组建以来的工作回顾
我校自1956年建校以来,在历届党委的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组织不断健全,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的跨越,现已成为一所以工学学科为主、以交通类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
2002年3月21日,教育部批准组建山东交通学院。同年10月26日,我校隆重举行揭牌庆典。从此,学校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学校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山东交通学院组建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牢牢把握“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抓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大好机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各项改革和建设,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全校上下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克服困难、科学防治,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胜利,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呈现出安定团结、开拓奋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领导班子建设常抓不懈。党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了学校《党委会议事规则》、《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决定》等制度,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一基本原则和程序,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发挥了党委想大事、议大事、干大事,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委还制定实施了《学校领导联系院系制度》,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改进领导作风,维护师生利益。党委领导班子内部注重搞好团结,同志之间注意协调配合,坦诚相见,重大问题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党委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2、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党委坚持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通过成立校系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举办处级干部和骨干教师学习班、建立政治理论学习日制度,深化教职工的理论学习;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以党校、团校、理论社团等为阵地,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
3、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委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了基层党组织,目前建有 20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共有652名党员,形成了健全严密的党组织,制定实施了《山东交通学院党总支(支部)任期目标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意见》等制度,保证了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严格了党的组织生活,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贯彻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实施了学校《处科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在去年学校中层干部选配过程中,学校党委十分重视,采取“平稳过渡、在稳定中求发展、在过渡中求创新”的思路,实行干部民主推荐、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选拔配备学校党政机构和业务单位正副处级干部74名、正副科级干部74 名,使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人才脱颖而出。定期选送中青年干部参加全省高校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5、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委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行政主要负责同志与中层班子党政一把手签定目标责任书,推行“一岗双责”,形成了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制定了《纪检监察工作暂行规定》,强化纪委和监察审计部门职能,加强过程监督。在全校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活动,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检查中,被评为全省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6、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党委坚持德育首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并以迎接高校德育工作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了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切实把德育工作从制度到执行措施都贯穿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呈现出有创新、出特色、显成效的德育工作新局面,学校被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德育工作优秀高校。
7、统战、群团、老干部工作不断改进。党委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发挥了统一战线的功能和优势;重视并做好老干部和退休职工工作,体现了学校“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风尚;以“维护教职工利益,树立主人翁意识”为出发点,在学校重大工作中注重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了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支持共青团、学生会按照各自章程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8、校园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学校注重校园文明建设向讲求实效、注重内涵的方向发展,凝炼了“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的校训和“严 尊 勤 全”的校风,开展了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校园文明建设活动,师生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校容校貌整治;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优美、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形成了团结、和谐、奋进的人文氛围。学校荣获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称号。
(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
1、教育观念不断创新,办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学校实现由专科到本科的跨越以后,如何借势跃升,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树立本科教育理念,强化本科教育意识。为此,举办了高等教育研讨班,开展了“如何办好本科教育”大讨论,通过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并结合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对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实施本科教育进行了积极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使广大师生员工提高了对现代大学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的认识,以观念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促进了学校进一步加快发展。
2、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狠抓了学科专业建设,学科布局更为合理,专业结构渐趋优化。专升本布点和本专科专业设置均获得重大突破,由2000年的21个专科专业增加到49个本专科专业,拓展到“轮机工程”、“航海技术”等水上专业,专业特色更加明显,初步形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积极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规模。2003年招收本专科学生3730人,在校生数近9000人,招生数、在校生数均创历史新高,生源结构进一步改善,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成人教育现有53个本专科专业,在籍函授生达到8000余人。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坚持服务于社会,培训7000余人次。
3、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能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体系,促进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规范化和优质化。注重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课程教学,国家级网络课程“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分别在“教育部2002年、2003年中国数字化教育高峰论坛”上荣获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实验室建设,机械基础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被教育厅确定为一类双基实验室;加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工程环境。严格教学管理,实施了《系级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系办专业的实体地位,通过建立科学的系部工作质量考核体系和奖励机制,发挥了系部在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实施了学分制管理模式,实行弹性修业年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创造了条件。
4、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师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工程”,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和情感环境。引进优秀毕业生100余名,其中以硕士以上学历为主,又聘请校外多名专家、博士担任兼职教授。同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学校现有正高级职称者28名,副高级职称者108名,博士5名,在读博士17名,硕士133名,在读硕士64名。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为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
5、科研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研发取得丰硕成果。学校通过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激发了教师从事科技研发的积极性,科学研究的氛围进一步增强。两年来,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厅级奖励,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科研计划项目7项,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6项,首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山东交通学院学报》在促进学校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提高科研学术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校坚持“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行为管理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指导服务为切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推行“素能本位”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发展打下基础。特困生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勤工助学工作、社团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积极实施了学生德育凝聚工程、文化育人工程和素质拓展工程,使学生陶冶了情操,砥砺了品格,增强了能力。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山东赛区一等奖;在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山东省第11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田径项目荣获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连年来,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5%以上,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我校毕业生以其较高的综合素质、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和欢迎。
7、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坚持制度创新,先后修订完善了机关工作规范以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基建管理、产业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学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本着“明确职责、提高效率、精简机构、充实一线”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了学校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继续推行管理重心下移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管理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理顺经费渠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审计工作,学校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后勤服务积极推进社会化改革,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宗旨,成立了后勤服务总公司,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推进产业调整和改制工作,成立了产业总公司,各产业单位依托专业办产业、创新特色求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市场竞争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8、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学校加大投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全国首例按生态标准建设的图书馆、5号学生公寓、艺术楼,改善了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办公自动化工程、校园一卡通工程已经启动,数字化校园逐步显现。经省政府批准,我校在济南长清大学园区建设新校区。经过总体规划、单体设计、工程招标等艰苦细致的前期准备,新校区的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等工程都已开工建设,学校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展。
9、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学校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俄罗斯及部分欧洲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注重引进国外智力,目前聘请外籍专家9人,组织人员出国考察、学习、交流,选派优秀教师出国留学,3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积极开发国际合作项目,申报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被国家外专局确定为教科文卫重点引智项目。
各位代表,同志们。山东交通学院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正确领导的结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全校共产党员敬业奉献、师生员工勤奋努力取得的。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向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兢兢业业、忘我工作的广大共产党员和全校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
1、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党委始终注重思想理论教育,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提高各级干部和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和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2、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推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委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挖掘办学潜力,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发展与保证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结合起来,维护学校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
3、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党委始终以思想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体制改革为关键,逐步深化教学、科研、人事、分配、后勤等方面改革,调动各院(系、部)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新的生机和活力,保证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有效发挥,实现学校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4、必须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主动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党委始终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以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战略为出发点,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提高科研水平,积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必须始终坚持发扬交院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多年来,我们在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赢得学校一次次跨越发展,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以主人翁的意识,以“爱我学校、建我学校、兴我学校”的情感,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交院人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力量之源。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学校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是山东交通学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在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教师特别是校领导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师资队伍数量、结构、素质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三是科研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较少,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在改革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但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学科研改革、后勤产业改革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强化,激励竞争机制还要进一步完善。五是党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显著,教职工的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还应加大力度,尤其要确立密切联系师生、紧紧依靠师生办学的观念。六是资金短缺问题仍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拓展资金来源的措施还不到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学作为科教兴国强大生力军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多元化、信息化将进一步加速,国内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形势逼人,快进则兴,慢进则退,不进则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坚持教育创新”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这就为我国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刚刚组建两年的山东交通学院,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凝聚力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发展。
(一)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山东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见》和《山东交通学院2003—2010年发展规划》,适应我国及山东经济社会尤其是交通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辟径创业,跨越发展”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强化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建立健全高效、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办学规模,努力把山东交通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办学定位
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突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和“以人为本,特色立校”的治校方针,为全国和地方经济建设及交通事业发展服务。以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高职高专教育,择机尽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全日制学历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综合配套,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重点发展以交通类为特色的工学学科专业,适度发展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文学等学科专业,实现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并力争成为山东省交通教学科研的中心基地。
(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到2010年确保3—5个重点建设的二级学科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5—8个达到校级重点学科水平;部分特色骨干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总数达到45个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15000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达到12000人。教学科研人员数量达到880人左右,教师中博士达到100人左右,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80%以上,各学科学术梯队基本形成,具有一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队伍。将学校建成一所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生态校园,为学校发展成为山东交通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努力实施“3321工程”,即加强三项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个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办学规模;突出两个特色——突出交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达到一个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1、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发展,才有出路,才有希望。而我们怎样发展、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才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才能实现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如果只想发展,却忽视怎样发展,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美好的愿望就很难实现,甚至会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全面进步的发展观;是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发展观;是以改革为动力、以稳定为前提的发展观;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观;是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观。
2、加强学科建设,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学科建设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以学科建设的发展,带动重点课程、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重点科技产业等建设工作的发展,带动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按照“优化基础,强化优势,突出重点,扶植特色”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集中优势力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加对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投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重大学术问题上的决策作用,提倡学术自由、学术民主。通过提高科研水平,扩大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
3、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办学理念上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继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增加学科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全程学分制管理,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空间。改革考试方式,实行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试评价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和教学效果。积极创建学习型高校,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
全力抓好迎接教育部组织的对我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全面提高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制度,教授、副教授学术报告会制度,双语授课制度,导师制度的落实。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督体系,抓好教学督导组织建设及各种听课制、观摩教学制,促进教风、学风建设。
努力抓好生源建设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强化招生生源质量,扩大生源范围,改善生源结构,加大宣传咨询力度,增强对考生的吸引力。加强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建立起适应市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运行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抢占就业市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市场占有份额,维护和扩大学校声誉。
4、大力加强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工作水平是展示一所大学实力的重要标志。要依托学校交通专业特色,面向交通行业,积极跟踪国内外交通科技发展动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按照“提升纵向、扩大横向、优化组合、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广辟科研立项渠道,加大纵向课题的承接力度,通过优化组合,集中优势力量,在承接高层次项目和重大项目,出高水平成果和获高层次奖励方面有所突破;广泛联系、大量承接横向科研项目,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通过各种途径与地方政府及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开展信息交流和考察活动,对重大科研课题组织联合攻关,并依靠企业力量,在中试和推广应用等环节上下功夫,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发展科技型产业,促进产学研协调发展。继续加大学校政策的激励力度,通过科研基金的增加、科研奖励制度的落实,调动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5、继续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效益。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任制,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办法和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及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同时,兼顾学校各类人员的利益,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校、系两级办学体制,明确校、系两级管理职能,进一步下移管理重心,使校级管理由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并重变为以宏观管理为主,由过程管理为主变为以目标管理为主;使系在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使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相应的自主权。通过转换管理职能、下移管理重心,形成科学决策、自主管理、有效监督的机制,实现干事与用人相结合, 责权利相统一。
继续探索和完善多元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国家、学校、社会多元投融资新格局。继续完善财经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开源、节流、挖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适度引入社会力量,投入学生生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产业的创建与改制,通过资本经营推动企业制度创新,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抓好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职工素质。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强校”的观念,全力构筑引领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上水平的人才高地。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保质保量地做好引进高学历教师工作,逐年提高教师在学校职工中的比例,并积极维护好教师的利益,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实施“教师高学历工程”、“出国进修工程”和“名师培育工程”,用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鼓励并有计划地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进一步完善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和信任理解、和谐宽松的环境和氛围,激励广大教职工自觉提高素质,心情舒畅地在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7、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满足办学发展需要。积极扩大对外联系,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及学校主管部门的专项投入,用好银行贷款,为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急需资金。加快新校区建设,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满足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验室建设资金,较大幅度地改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条件。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实现教学手段和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加强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资料馆藏量,加快图书资料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卫生防疫体系,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和条件。
8、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潮流,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不断扩大与国内兄弟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承办或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开展科研合作等途径,增进往来,争取支持,扩大影响。要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大力引进、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继续扩大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多种层次的合作办学。积极参与高等教育的国际性活动,不断增强和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有利于开展对外交流的软、硬件建设。
9、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大学文化,培育至真、至善、至美的大学精神,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广大教师要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自我修养,树立师德榜样,形成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机关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要增强为基层、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意识,形成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热情服务的良好工作作风。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要积极推进宽领域、高品位、既突出主旋律又体现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师生体质。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民主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和遵守校规校纪,依法维护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三、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学校党委必须一如既往、毫不动摇地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脚踏实地、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
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它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校深入持久地兴起学习热潮。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紧密结合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研究,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研究的作用,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
领导班子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要进一步加强校、系两级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工作的整体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保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和系级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加大校务公开力度,畅通师生员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实行依法治校、以德兴校,把依靠师生员工民主办学落到实处。各级领导班子都必须用朴实勤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人心,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工作成果鼓舞人心,真正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方法,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坚持党要管党,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讲党性,讲原则,讲政治,讲正气,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工作负责、联系师生、敬业奉献的党务干部队伍。
要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先进意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成为师生员工学习的表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担负起开创学校教育事业新局面的历史重任。要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尤其是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永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四)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要认真贯彻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把思想政治好、群众公认、业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加强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实现干部考核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的作用,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要向更广的领域延伸,向更高的层次提升,必须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途径和方法,从观念、内容、机制等方面逐步构建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我校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要不断加强教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高度重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要求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培养,为他们全面成长、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教职工中深入开展“三育人”工作,加强师德建设,广泛开展为人师表和主人翁精神教育。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拓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重视特困学生工作,保证他们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与师生员工的血肉联系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心向背。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坚持“两个务必”,严格按照党中央“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切实把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与师生的血肉联系。要坚持和完善校级领导联系院系制度,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从广大师生员工中汲取推动我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思路和力量。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甘做师生员工的公仆,多献治校之策,多做兴校之事,满腔热情地为师生员工谋利益,尽心尽力地为学校谋发展。
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责任,在严格自律、做好表率的同时,抓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管好自己身边的人。实行标本兼治,将关口前移,加大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力度,坚决杜绝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
(七)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老干部的作用
党委要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坚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共青团和学生会建设,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发挥其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要认真落实离退休人员政策,努力改善离退休教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定期向他们通报学校情况,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希望老同志继续为学校改革发展做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和骄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坚信,伴随着祖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进程,山东交通学院的事业一定会再创辉煌!山东交通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凝聚力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顶部】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交通学院 党委组织部
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